10月21日,我国翻译界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性翻译比赛——第三十三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获奖名单揭晓。外国语学院4名师生喜获佳绩,其中,德语教师郑峻老师获得汉译德三等奖, 19级张鹏同学获得英译汉三等奖,19级陶逸菲和20级唐莉莉同学分别获得英译汉优秀奖。
本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由中国翻译协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翻译》编辑部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联合承办。竞赛分别设立汉语与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日语、韩语8个语种的双向互译,共计16个比赛项目。共收到有效参赛译文25698份。经过严格的评审和终审,共评出获奖者705名,外国语学院4名师生的译作从中脱颖而出,跻身获奖作品之列。
在此次竞赛中,外国语学院翻译中心以学科技能竞赛为契机,大力宣传,积极组织了我校近200位同学和教师参加了比赛。翻译中心班柏老师负责赛事的立项、组织和指导,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的优异成绩。赛后,获奖师生积极分享了他们的获奖体会:
郑峻老师表示:“汉译外的题目是眼科医生陶勇和作家李润合作的随笔集《目光》节选。《目光》是陶医生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经历了被患者刺伤的痛苦,他对医者身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全书情感丰沛,语言质朴。翻译时,译者应尽量保持原有风格,呈现出不徐不疾、娓娓道来的叙述感。”
张鹏同学也积极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能够获得第三十三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英译汉组三等奖,归功于班柏老师的鼓励和组织,同时也得益于自己比赛中的不懈努力。此次获奖大大增加了自己的自信心,也激励自己以后更加努力学习!”
获优秀奖的陶逸菲同学表示:“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认真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不能因为难度而草率完成,每一次的比赛都是对自己能力的锻炼。”唐莉莉同学也表示:“翻译的困难不在于篇幅长,而是需要真正的理解它,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来加以美化。”
此次比赛彰显了我校师生的翻译能力,体现了外国语学院翻译教学质量的提升,扩大了我校在翻译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将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争取在明年的比赛中再创佳绩!
文: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