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语讲坛”第九讲:外语类课程教学设计优化
发布时间: 2024-04-25 浏览次数: 10

优化教学设计不仅是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为进一步提升我院教师课程教学设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19日下午,学院邀请公共外语教研一室副教授赵筱婧为学院教师开展了“外语类课程设计”的专题讲座。

赵筱婧以德语专业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德语语言通论》为例,对课程定位、设计理念、模式方法、评价体系、思政融入、技术赋能各个元素的内涵及要求分别作了详细指导。首先,在外语类课程定位部分,她强调要根据所授课程的性质,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分析每门课程的目标,确定课程的授课性质。

外语类课程设计理念部分,赵老师列举了五类经典的教学设计案例,涵盖交际语言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基于多模态语篇的语言教学、内容与语言相融合的语言教学以及互动式语言教学,细致讲解了产出导向(POA)、成果导向(OBE)、多维混合等主流课程设计理念。

赵老师力推融合具体学术旨趣的教学研究型课程设计,将词法学、符号学、景观语言学有机渗透到多元的教学模块中。在思考与讨论环节,赵老师利用教学设计例证与思维导图,逐一讲解了“回归问题”的内容、方法、任务设计、学术项目设计之词法学与符号学等等重要事项。特别强调了课程反馈与评价体系建设问题,建议我们老师尝试自建评价模型,突出评价模型在课程设计中的核心作用。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赵老师积极跟踪AI赋能课程设计,注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课程设计与实操中的多维应用,生动展示了新工具Kimi的应用场景、AI新派名师上海交大苏永康在AI课程教学上的成果。

  讲座期间,赵筱婧结合具体实例,对课程设计的每一阶段做了详细的操作指导。同时还特别注重课堂互动,其生动丰富的案例和细致专业的话语获得在场老师的一致好评。此次讲坛,将对今后我院教师提高外语类相关课程设计能力、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文/图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