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中,应用德语系学生孙旭晨、李清分别获得译后编辑能力赛道二等奖、提示词和智能体设计赛道优秀奖,指导教师左世亮获得翻译技术教学赛道优秀奖。

本届赛事由中国外文局、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翻译协会、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天津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并于今年4月在2025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大模型驱动的翻译技术新变革”专题交流活动上正式启动,包含译后编辑能力、提示词和智能体设计、翻译技术教学、机器翻译引擎等四条赛道,旨在助力数智时代复合型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加速机器翻译引擎迭代升级。本届赛事共吸引全国400所高校、机构、企业的近3000名翻译技术爱好者和学习者参赛。
在历时4个月的比赛过程中,外国语学院积极动员、严格选拔,依托学院的翻译技术类课程群,先后组织参与9期针对性技能培训,共派出9名选手参加了译后编辑能力、提示词和智能体设计以及翻译技术教学三个赛道的角逐。最终3位同学、1位教师进入相关赛道的全国总决赛。

其中,译后编辑能力赛道比赛语种为英语,既注重翻译技术综合知识、运用人工智能辅助翻译的能力,又强化译后编辑能力的考核。来自德语专业的孙旭晨同学经激烈角逐最终跻身全国前五名,不仅体现了其优秀的翻译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也展现出了其超强的德英中复语实战能力。

提示词和智能体设计赛道,主要考察选手根据统一任务场景,基于大模型平台设计智能体或应用的能力,注重应用场景适配性、功能完整性、创新性、实用性。李清同学自主设计的有关德语术语处理方面的智能体获得优秀奖的同时,也在赛后由赛事方发布在智能体应用平台,成功实现了成果转化。两位同学在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也是近年来我院“外语+技术+垂域方向”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体现。

翻译技术教学赛道主要考察参赛者翻译技术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能力,语种不限。该赛道由来自全国各类高校的近百名教师参加,比赛过程紧张激烈,精彩纷呈,左世亮老师的课程设计以语言产业真实项目为驱动,将翻译项目管理、AI技术应用、质效把控有机结合,展现出了良好的AI赋能、产教融合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教学效果,这也是近年来学院翻译技术类课程群团队智慧的结晶。
文/图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