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翻译技术与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高端论坛
(11月6-7日)
2号通知
数智赋能,语通世界。2025年是通用大模型迭代竞逐、智能体广泛应用的新纪元,也是翻译技术领域亟需树规立范的窗口期。本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前沿技术在语言服务通用和垂域领域的创新应用,探讨如何通过数智化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构建融通中外的翻译技术话语体系。
论坛将深入探讨数智时代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路径,重点围绕大模型技术在专业翻译领域的应用、人机协同翻译模式创新、翻译技术伦理规范等关键议题展开交流。我们将分享国内外高校在培养数智化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方面的经验,探索构建“数智赋能、技术先行”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国家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翻译技术保障。
回顾2022年,首届“翻译技术与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高端论坛”邀请了21位嘉宾和专家,共话翻译技术应用新动向与传播中国新形象的外语新格局,吸引了10万人次观看、4万次点赞。2023年第二届论坛接续上次论坛勇拓新格局之势,诚邀19位嘉宾,突破25万人次观看、14万次点赞,影响力再创新高。
在此,我们诚邀国内外翻译技术专家、语言服务企业代表、高校教师及研究者共聚一堂,共同为推动我国翻译技术发展、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贡献智慧。期待与您共商语通世界的全新翻译技术,再谱数智时代语言服务新未来!
一、论坛主题(不限以下)
1.数智赋能下的语言服务新业态与人才需求演变
分析本地化工程、云翻译平台、AI配音、大数据多语言信息处理等新兴业态,探讨新领域对人才的全新技能要求,如技术集成能力、数智工具衔接与管理能力、自研插件、自建知识库、向量调试、数据批处理与分析能力、智能体串联、全域数据联通。
2.通用大模型的语言任务处理效果
对比研究常见通用大语言模型辅助翻译实践、翻译教学的译文生成、译文批评、术语提取等任务完成效果,探讨各类生成式AI如何重塑翻译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目标,翻译教育应如何组合运用各类通用大模型,开拓“人机共生”新范式。
3.垂域大模型赋能人才培养的应用场景创新
聚焦行业专用大模型在法律、金融、理工农医等专业翻译领域的深度应用,重点探索行业术语精准迁移、语料质量增强、人机协同的译后编辑流程优化、行业数据安全合规、数字孪生实践基地的仿真建构等问题;同时探索“AI+翻译+行业”课程体系设置以及行业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等具体方案。分享国内外高校在培养通晓翻译技术、熟悉行业术语的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
4.翻译技术伦理与数智化语言服务人才职业素养
探讨数据隐私、算法偏见、人机责任划分等伦理问题,政治与宗教敏感词设置、风险规避等职业素养问题,以及数智化语言服务人才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5.数智技术重塑全球沟通桥梁与范式
多语内容生成与自适应调适过程中的数智化沟通范式,数智赋能出海企业全周期(谈判、通关、跨境产销流通)沟通保障,以及直播带货自动多语传播与文化差异人机调适模式。
6.翻译智能体指令集优化
聚焦优化翻译智能体指令集的路径与工具,通过系统方法与专用工具优化指令,构建动态提示词库,开发工作流引擎,提升智能体对复杂翻译任务的理解与完成效率,实现更精准的人机协同,释放技术潜能。
二、会议组织
1.指导单位:上海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
2.主办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RWS
3.承办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
三、会议日期:2025年11月6-7日
四、会议地点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奉贤校区(上海市奉贤区海泉路100号)
五、特邀专家
1. 黄友义

现为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外语中文译写规范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部际联席会议首席专家,《公共外交季刊》编委会副主任、《大中华文库》副总编辑。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际翻译家联盟副主席、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兼总编辑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任、外文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秘书长、《中国翻译》杂志主编。
长期在对外翻译出版领域工作,担任中美大型合作出版项目《中国文化与文明》中方总协调人,深度参与中美互联网论坛和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并担任论坛主持人。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口译,长期参加党政文件和领导人讲话的翻译和译文审定工作,包括《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中国政府白皮书等文献,主持编写《汉英外事工作常用词汇》和《汉英翻译词典最新词汇》。此外,还出版多部译著,并完成数百万字的中译英书稿核定工作。外译中作品包括美国文学名著《名利场大火》、《马歇尔传》和《无冕之王》。
2. 柴明熲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创始人,荣誉院长。
上海市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文联委员、国家社科和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审议专家等职。
曾任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国际组织)常务理事(负责亚洲太平洋办公室)和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副组长、《东方翻译》杂志执行主编、《中国翻译》编委、《翻译论丛》编委等;中国翻译协会口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翻译协会教学与科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全国翻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
2013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获中国资深翻译家称号。主持完成国家语委和国家标准委的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GB/T30240.1、2、3、4、5、6、7、8、9、10》(2011-2017),主编、主审或翻译:“Shanghai: Mosaic of Dreams”,《上海百科全书》英文版等书籍;编著各类教材、专著和译著20余部,论文50余篇,参加电影翻译和译配10多部,各类国际组织的文件翻译和多种商务、法律、科技类翻译和审定稿等。
3. 胡开宝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现任上海外国语学校长助理兼语言科学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和外语学科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会长等职。担任多家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丛书的主编和编委。2015年度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2年度获得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4年获得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1)、一等奖2项(排名第3、4)。
六、主持专家
1. 杨俊峰

大连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曾留学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应邀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讲学,并参与制定全球雅思考试体系。曾任教育部高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成员、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现为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联合国注册资深译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担任大连电视台英语新闻主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主持多场国际会议口译。出版国家规划教材70余部,译著36部,字数超一千多万字,专著8部,发表C刊论文3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及辽宁文学翻译奖两次。
2. 党争胜

西安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兼任教育部第四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全国翻译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委委员、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主要从事外语教育、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出版《<红楼梦>英译艺术比较研究》《文学翻译鉴赏导论》等著作5部,《论语今译新解》等译作10部;发表“论文学翻译的文学性”“许渊冲英译<西厢记>·哭宴赏评”“在翻译与写作之间:论文学翻译的二重性”等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多项成果获得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和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3. 陶友兰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翻译系主任,翻译硕士(MTI)教育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翻译学博士。入选国家级人才,曾赴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多所大学访问进修。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研究、典籍英译及其接受研究、翻译语料库研究、翻译教育与教材研究等。出版著作、译著和教材30余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兼任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Perspectives(SSCI,A&HCI)等国际翻译学杂志以及国内多家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
4. 韩子满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秘书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三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七部、译著九部,翻译总量超三百万字。研究方向包括语料库翻译研究、翻译与战争、中国文学外译。
七、主旨发言专家 (按照姓氏拼音顺序)
1. 韩林涛

北京语言大学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语言智能与技术专业博士,中国翻译协会国际化服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翻译协会理事,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探索“翻译”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之道。著有《译者编程入门指南》,由北京市教委评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自主研发大模型驱动的智慧外语教学平台“AI灵谷”、中缅应急语言服务系统等。
2. 李德凤

澳门大学翻译学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翻译传译认知研究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国际翻译传译认知研究联盟(IATIC)理事长、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理事长、欧洲翻译学会出版委员会顾问。重庆市“巴渝学者”、中国跨文化与语料库翻译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料库翻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副会长、全国MTI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先后担任英国伦敦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及翻译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星涛湾”讲习教授(客座),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兼职)及翻译学讲座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硕士课程主任。此外还先后担任亚太电脑辅助语言学习协会副会长、国际翻译与语言研究学会翻译教学委员会委员等职。现接受国际著名学术出版社斯伯林格出版集团邀请,主编《译学前沿》(New Frontiers in Translation Studies)系列丛书。
3. 李家琦

博士,科大讯飞北京研究院副院长、科大讯飞高教事业部总工程师,现从事智慧教育、科技文献智能服务研究工作。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人工智能工委会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会员。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科大讯飞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长期从事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相关研究,深度参与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的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JCR-Q1国际期刊和CCF推荐国际会议上已发表多篇论文。
4. 王华树

王华树,翻译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卓越青年教师,学校首批“百人计划”入选者,兼任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执行主任,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翻译家联盟(FIT)技术委员会成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37/SC3)术语资源管理工作组专家、全国语言与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术语学理论与应用分技术委员会(TC62/SC1)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及结项成果鉴定专家,十多家SSCI、A&HCI、CSSCI期刊审稿专家,《中国科技术语》《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编委等。多年来致力于推动翻译技术产学研的生态融合,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九十余篇,入选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出版《翻译技术研究》《人人都用得上的翻译技术》《翻译搜索指南》《计算机辅助翻译概论》《翻译与本地化项目管理》等十多部著作。研究领域: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智能语言服务、外语教育技术。
5. 王少爽:

博士(后),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应用翻译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社会翻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科技术语》青年编委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技术、翻译教学、术语翻译等,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者术语能力研究:理论建构与实证探索》、译著《复杂系统与应用语言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10余项,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大连市高层次人才“青年才俊”、大连外国语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荣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大连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发展校长基金奖励等,主讲“计算机辅助翻译”“术语翻译与管理”“MTI学位论文写作”等课程。
6. 萧世昌

香港恒生大学翻译与外语学院副教授,全球化、国际化、本地化与翻译研究中心(GILT Research Centre)主任,翻译(商务方向)本科课程负责人及翻译硕士(计算机辅助翻译方向)课程负责人。曾任深度学习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推动人工智能研究与产业结合。他的研究方向为创意产业的翻译技术与人工智能开发应用,主导多项香港政府资助项目,包括“首次公开招股文件机译”和“政府新闻公告混合式翻译研究”项目。
7. 徐彬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翻译硕士中心主任。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常务理事、山东省译协翻译技术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翻译实践、翻译教学及研究等,出版译著70余部,总字数逾1500万字,如《艺术宇宙》《爱因斯坦的宇宙》《宇宙传记》《霍金的一生》(暂名)《DK大历史》《量子通史》《爱因斯坦的骰子和薛定谔的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技术、应用翻译和翻译技术。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有《计算机辅助研究论文写作指南》、《翻译新视野》等学术专著;主持国家社科项目一项,教育部项目一项;参研国家社科项目一项,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一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一项(子课题负责人)等。
8. 张建农

2000-2016: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主任工程师,曾任首席笔译(主要业务领域:GILT,即全球化,国际化,本地化和翻译),2012实验室南研分部部长,兼公司研发能力中心南研分部主任、华为翻译中心南京分部经理,道德遵从委员会(党委)南研分部主任。
1987-2000:江南大学,担任教学和翻译工作。
曾应邀担任南京大学MTI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湖北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太原学院等硕、本校外导师,在约70所高校讲座、授课。现担任江南大学外院客座教授、江苏大学MTI导师。
主要作品:《BOM数据库翻译规范》《华为英文风格指南》《华为界面英语规范》《华为术语管理指南》等,主导开发华为首版术语库,开发相关课程并在公司和高校授课。另常年讲授《华为核心价值观》、《华为翻译岗位价值观》、管理者DP课程,累计翻译和审校超千万字。
八、会议报名
1.报名截止日期:10月30日
2.会务费:800元/人,研究生减半,400元/人;交通食宿自理。
3.缴费
(1)银行转账户名:嘉兴市文策文化有限公司
开户行:招商银行嘉兴平湖支行
账号:573901040210800
(2)微信/支付宝支付(扫描以下二维码)

注:(1)转账或微信/支付宝支付时,请在附言备注“翻译技术与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姓名-单位”。
(2)缴费成功后,请将付款截图以附件形式上传到报名表中。
(3)会议开具电子发票,七日内发送至您邮箱。
4.报名: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并上传付费凭证。

九、联系方式
1.联系人:董老师
2.电话:021-60873681
3.会议QQ群号:534128089 (加QQ群时请备注“姓名+单位”)
十、推荐酒店
1.维也纳国际酒店(奉贤海湾大学城店)
酒店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奉炮公路1368号9号楼(位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东门旁,酒店至会议地点1.8公里)
订房电话:021-57128666
协议价:高级大床、双床都是330元(含早餐)/晚(预订请说明“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参会”)
2.全季酒店(上海奉贤海湾大学城店)
酒店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奉炮公路450号常青大厦1楼(全季酒店位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东门旁,酒店至会议地点1.7公里)
订房电话:021-60879198
协议价:当日门市价8.8折:高级大床房,约360元(含早餐)/晚;商务双床/大床房,约385元(含早餐)/晚(预订请说明“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参会”)
十一、校园地图
